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大量出現的夾娃娃機台店鋪,反映出了什麼?


在上一篇文章的臉書貼文,有朋友提到關於目前一堆夾娃娃機台店的事情,小虎正好也有一點想法跟大家分享。

近三四個月的時間,我家這兒原本空了至少大半年的三間店面,突然都轉成了夾娃娃機台的店面,三家的距離超近,彼此差不到20公尺,很妙吧?我自己也覺得很神奇。




(上面三間就是我家旁邊出現的店面,假如你剛好跟小虎住在同一個捷運站附近,或許就知道了)

而,有關於最近之所以夾娃娃機台店鋪會這麼風行的原因,之前PTT八卦版已經有神人爆卦,我就分享給大家看一下便知:[爆卦] 讓我告訴你為何娃娃機店開的滿街都是

這陣子其實我還蠻常注意,究竟台主們都是些怎樣的人,目前就小虎我自己觀察的,大概都是22~30歲左右的年輕人居多,通常他們都是在晚上來補貨,有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台主們在店鋪前停車,邊抽菸邊聊天。比照上面的PTT爆卦連結裡面的內容,我猜大部分的台主應該都是抱著賺零用錢的心態在做,一個月多個幾千塊,只要每天來巡一下就好。

這麼多夾娃娃店的出現,代表些什麼呢?小虎覺得,就是社會普遍收入不高,只好不停地想盡辦法撈錢,盡可能地把門檻放低。夾娃娃這種事情對於小學生來說也很容易,反正就是10元投下去,有本事夾到然後掉出來就算你的。平常人已經不太會想要花大錢消費,那就改變方針,10塊10塊這樣的開始慢慢削減你的荷包,積少成多。

大約多年前,我自己有陣子對於這種東西算熱衷一段時間,不過很快地就消退了。但當時我第一次玩,我驚覺,怎麼這夾娃娃的規則,跟小時候我看到的不一樣?原來小虎以前熟悉的夾娃娃機是日系的,後來這種3爪的都是台灣改良過的機台。

有關於夾娃娃機的由來可以參考維基百科,日文叫做「クレーンゲーム」:wiki

日系的機台大都是由SEGA製作的「UFO Catcher」居多,就是像人中之龍裡面常常玩到的那種2爪機台。我一直都覺得,正常來說爪子夾起來之後,不是就應該要夾到洞口才放掉嗎?台灣這種爪子調得鬆到比新東陽肉鬆還要鬆,夾起來就放掉,然後還得甩來甩去的玩法是哪招?
UFO Catcher
關於這點差異,有篇文章我覺得寫得不錯,大家可以看一下:夾娃娃機看文化差異

原來說到底,這個又是一個和我上一篇講轉蛋機一樣的事情,人家日本人做生意是規規矩矩,拿到台灣手上總是會被曲解成其它的意思。好比轉蛋、好比福袋、好比夾娃娃,都是一樣的道理。

改良玩法也就罷了,來看看機台裡面擺放的東西吧,小虎自己觀察的心得是,以絨毛類的商品為大宗,為什麼呢?因為絨毛玩具的成本真的很便宜,如果是沒有版權費用的商品,其實可能一隻成本不過幾十塊而已,如果有辦法大量進貨,就能很用很低的成本取得。所以大部分看到的機台裡面都是以絨毛玩偶類的商品最多。
大部分的夾娃娃機台裡面陳列的商品都以絨毛玩偶類為主。
再來次之的就是PVC公仔,不過這類的之前有被說過,很多都是沒有證紙的,也就是山寨品,實際上怎樣我是不知道。

有些人覺得大部分的夾娃娃機台都是用一些很低劣的山寨品來濫竽充數,小虎覺得這點其實比那種「看不到商品的轉蛋機或是百元販賣機要好」,至少夾娃娃機是透明的,你看得到裡面是什麼,再決定要不要下去夾。但,上面那篇「夾娃娃機看文化差異」有提到,在玩的當下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夾子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關鍵,因為那個調節是自由心證,沒有規定,而且不實際投錢下去,是沒有辦法知道夾子的鬆緊度如何的。

說了這麼多...總覺得,在台灣玩的這些東西,猶如《賭博默示錄》裡面,主角開司想盡辦法和各種裝置奮戰一般...當然如果大家只是當成休閒玩玩也就罷了。小虎自己是覺得,通常這類風潮都是一波帶一波,理論上是持續不久的,因為台灣人的習性就是會跟風,跟風到市場飽和之後,自然就會被市場機制淘汰掉一些,然後再回復平衡,周而復始。

你說這波風氣的起因究竟是什麼?只能說大家都窮怕了吧,任何能賺錢的事情都想做,我覺得台灣人的腦筋很好,可惜都用錯地方,其實這種方式和常見的格子鋪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用點巧思來玩,或許還可以當做個人的特色,但目前看來,絕大多數人都是想「撈了就跑」,而不是抱著想長久經營的想法,這樣對於整體社會經濟其實沒啥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找到屬於你的海了嗎?今天是BEACH BOYS海灘男孩播映25週年

夏天就該是與海玩耍的季節,25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7日,一部以海為背景的日劇《海灘男孩》(Beach Boys),擄獲許多觀眾的心,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台灣,甚至亞洲各地,劇中的年輕演員們,包括反町隆史、竹野內豐、稻森泉,以及正值青春的廣末涼子,都因為這部戲讓人氣大增不少。